本文节选、翻译和改编自谈婧在Kellogg商学院的英文演讲《Moving Services Online - sharing economy innovations in China》
要点导读:
[1]中国正处于“二合一”的转型时代,“京东=Costco+亚马逊”的两步并一步的机会、将互联网体验“线下化”的机会,是共享经济的价值所在、机会所在;
[2]共享经济机会还有很多:网约车行业存在变数、还有机会;知识共享和网红经济在未来3-5年将呈现上升趋势;
[3]今天遍地的共享,正确的名称是“分时租赁”,而非严格的“共享经济”。有的分时租赁有价值,租DVD确实是一门生意,Netflix也是租DVD起家的,问题是估值有多高,以及业务逻辑是否有望成为Netflix这样的公司、实现“二合一”。如果和O2O阵亡者一样用人肉替代真技术,则会成为伪命题;
[4]文末有谈婧在Kellogg商学院英文演讲视频,关于本话题谈婧正持续关注,欢迎大家在后台留言或发邮件探讨
▲谈婧受邀在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发表演讲
西北大学Kellogg商学院是全美排名前七的商学院,Magic 7之一,在最新的2018年USNEWS商学院排名上,Kellogg名列第四。它以市场营销系和管理经济学与决策科学系闻名,市场营销系被公认为全美第一。
作为美国公认的最好的商学院之一,Kellogg商学院时常邀请全球商业精英给师生校友做分享。日前,Kellogg商学院中国论坛在芝加哥举行,Maggie以全英文演讲的形式发表题为‘Moving Services Online - sharing economy innovations in China’的演讲,获得大家的好评与认可。
Maggie展示了中国共享经济的全局,尤其提出两个看好的行业,第一是出行,她认为现有行业格局存在变数,新公司和现有公司都依然存在机会;第二是知识分享与网红经济,未来3-5年将是上升期。
线上反扑线下:共享经济的黄金机会点
中国跳过了PC时代,直接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Copy to China’已经是过去式,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已经走在了美国前面,中国出现了很多美国不曾出现的新的创新,其中最大的改变要数移动支付。2016年,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达到了5.5万亿美元,是美国的50倍。这个数字是现象级的,而在这个数字背后,是消费者行为的巨变,而其中的机遇是相当具有想象力的。(请见文末视频)
中国正处在一个很有趣的时代,我把它叫做“二合一”。相信在座各位都知道亚马逊和京东的案例,Costco和亚马逊两家公司、分两步在美国完成的事情,在中国被京东一家公司完成了。
我记得2011年的时候,我还在前东家瑞银UBS做投资银行,那时候我们在做大润发超市的香港上市,那是中国规模最大的超市之一,但是它距离Costco还很远,我记得我跑到山东省的一个四线城市的大润发超市去做现场尽职调查,去查他们的供应链和店面运营。那个城市飞机都很少,我从大连坐了几个小时火车来到这个落后的城市,但是看到超市里面摆放得整齐美丽、恍如国外超市的水果,不由得佩服大润发的管理能力。他们的运营和成本管理的确很强,如铁军一般的敬业的员工,但是他们从基因上不善于运用高科技和互联网。
仅在3年以后,我隔壁组的同事们就把京东承销到美国上市了,相对大润发IPO,京东的IPO项目在投行圈里要火的多,各家投行争抢得头破血流,故事无数,大家都嗅觉到,电商正飞速起飞。在美国,Costco上市是在1982年,沃尔玛则更早1970年,二三十年后的1997年,才有亚马逊的上市;而在大洋彼岸的中国,从大润发IPO到京东IPO,只有三年时间。这一方面是中国快速前进的缩影,中国以美国十倍的速度进步,一个企业家辛苦几十年打造的产业,刚到上市的一天,颠覆它的人就已经起来了,这有点残酷;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新经济可以“两步并成一步”、“二合一”的方式完成对传统经济的改造。
据称阿里巴巴正在对大润发超市进行收购,并且开设一系列新型的线下超市,试图打造“新零售”——一种前所未有的线下购物体验,这是新经济对传统经济渗透和改造的蓝图,这张蓝图非常大、非常诱人。互联网时代出生的消费者,习惯于随想随要、不做计划,习惯于用完就走、不去拥有,现有的线下体验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共享经济将互联网的体验规则搬到线下,将带来巨大的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
能够打造线上帝国,并且反扑吞并线下帝国,这对于创业者来说是非常非常诱人的,这也是共享经济的黄金机会点。
充电宝都能共享?真正有价值的共享还有太多
从Uber和Airbnb开始,共享经济已经走过十年时间,而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这一领域被探索得更加极致。
过去两三年,中国出现了一大波对共享经济的探索,他们大多数失败了。在我看来,前两年这一波共享经济或者说O2O的尝试,正是前述得“二合一”可能性的驱动,这一批创业者大多数都因为想得太过简单而失败了,但是,依然存在具有商业价值的领域,可以被新经济去统一,去到达那个未来的一统江湖的点,这将由新经济还是旧经济去完成,需要拭目以待了。
在我看来,共享经济依然存在机会,对于共享经济的未来趋势,我有如下几个趋势判断:(为行文方便,本文暂时将分时租赁和共享经济统归于共享经济门类)
共享出行
虽然已经经历了滴滴快的Uber易到神州的一系列大战与合并,看似尘埃落定,但行业格局并没有稳定,依然存在机会,新的创业公司依然存在机会,现有企业有可能翻盘(具体请见第三部分)
知识共享与网红电商
多边市场平台的普及、结合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因素,导致更多商业行为将向“个人”这一单位倾斜(详见我书中的“微创业”理念)。网红电商或者“准网红经济”最有机会扮演前述的“二合一”的功能,在当今历史时期具有一定价值,且具备单点带领突破供应链的可能性。今年以内,网红经济会再迎来一波,但缺乏可投资标的,这一赛道在未来3-5年将持续上升,并且具备横向拓展的潜力。
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硬伤是没有门槛、供给无限,这导致利润将无限逼近于零,而现在大家已经看到的各种恶性竞争的手段只是表象。摩拜的品牌策略、产品策略略优,基于品牌生态和产品生态向生活方式或衍生产品的延伸均具有想象力空间,具有成为“Netflix”的潜力,相对看好摩拜。摩拜的估值模型可以考虑脱离分时租赁利润的计算而进入sum of parts的框架,其余纯分时租赁的公司则目前比较难以justify估值。
分时租赁及其他业务形态
这一轮宏观经济周期走势,决定分时租赁形式的共享具有市场需求,更多共享的标的还会出现,其中不乏和上一轮O2O泡沫一样的伪命题、泡沫,但也有的方向具有商业价值的可能性。
在分时租赁方向创业和投资,需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你有可能做未来的Netflix,还是个租DVD的小店;第二、你是否有大数据驱动的多边平台,还是和上一轮O2O的阵亡者一样想得太简单、以为把线下搬到线上就万事大吉了、用人肉去替代和掩盖真正的技术和创新。前者是具有机会的,而后者都是伪命题
网约车行业存在变数,新公司还有机会
网约车终局的行业格局将如何?
好消息是,乘客叫车的使用习惯已经成功从线下迁移到线上,不可逆转,这是整个O2O行业为数不多的成功实现的习惯迁移。
坏消息是,未来的行业结构不会是今天的样子,未来的互联网出行,将由两个层级构成:高端商务出行(今天的首汽约车、易到)+准公共出行。主要原因如下(具体分析及数据请见我的前一篇文章:《[谈婧特稿]:周航的易到破产,凶者资本也》)
1、一线城市人均道路资源紧缺,导致产生于美国的“一个司机+一个乘客”的共享出行方式不会被鼓励,未来的中国大城市的主流出行方式,一定是向公共交通引导;
2、一线城市人口政策将限制能够提供服务的司机的数量,从而影响产品形态;
3、出行/网约车行业是准公共服务性质,其特殊性决定了行业被高度监管,盈利性无法被企业完全把控。
其中,准公共出行的形态将和今天看到的出行共享形式都不一样。但今天行业领先者均在中间的区域,在未来,它们将被往两边挤压,面临业务形态的变革。这里将存在创业和投资的机会,国外已经出现了各种尝试,相信国内也将出现。